如果你是科技產業的長期關注者,其實不難發現有一些往日的科技和概念都被回收再利用了?;蛟S這些想法第一次發布的時候時機還未成熟,又或許是今天有人認為他們比前輩們更聰明更有錢,所以可以在舊的概念上做新文章。
科技其實就是一個輪回,它進步發展的同時,早期一些失敗的嘗試的確值得我們在更先進的現代科技條件下重新審視。下面的幾個例子中,從視頻流到快餐外賣,好多看似新穎的產品其實都是從舊的概念中吸取精華、變身成功。
視頻流媒體服務?很早以前就出現過啦!
讓我們先從Meerkat和Periscope開始講起,這兩者都是視頻流平臺中的佼佼者,也是以舊翻新現象最有說服力的例子。這些APP巧妙利用了越來越復雜精妙的手機技術、更好的移動寬帶以及智能手機上更高質量的相機,以供隨時隨地錄制用戶所看到的的一切。
這些APP如此受歡迎,你可能覺得這是因為APP背后的概念很新穎,其實并非如此。事實上,像是Qik和Flixwagon等幾個公司在2007年的時候就嘗試過這項服務。那些創始人們都深深明白智能手機所擁有的實時播送的強大力量,只不過他們當時想的過早了一步。
其實呢,我2008年九月的時候就在Streamingmedia.com網站上寫過一篇有關這些視頻流工具的文章:
“手機和一些便宜的錄像機使得普通人也可以輕松而且隨時隨地地制作或是發布視頻。用你的手機再結合一些網上新開發的工具,上傳視頻或是制作自己的視頻流都是小事一樁,任何人現在都可以給大家直播自己的生活或者和大家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這個概念背后除了新意和一些自戀情結之外,不知道還有沒有更多的商業潛力呢?”
Skype在2011年的時候花費1.5億美元買下了Qik,而Flixwagon還在堅挺著(雖然它網站上提供的演示08年到現在就沒換過)。Meerkat和Periscope讓我們深信他們是極其創新的概念品牌。而實際上,Qik和Flixwagon的創始人們才是智能手機視頻錄制行業中的先鋒人物,只不過趕上了錯誤的時機罷了。
信息產權管理的回歸
早在2008年,也就是云儲存剛剛開始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時候,公司為了保護一些流動中的文件(放在當時的情況下主要指的是電子郵件)通常會用到一種叫信息產權管理的概念。這其實說到底就是電子版權管理,但是它保護的又不是任何像歌曲或是電影之類的電子產品,信息產權管理保護的是在防火墻外傳遞的重要文件。
這個概念是正確的,但是當時在現實情況下,技術要求文件能夠反饋到本部的服務器以便于檢查文件的現狀。這份文件是否還受保護還是它的保護權益已經無效?我在2008年五月時在EContent雜志里這么寫道:
“信息產權管理幫助機構建立一些規劃文件類型以及使用群類的方針,并且這些方針規定可以保證在員工分享文件的時候機構也可以對文件有所控制。比如說,這可以保證文件在一特定日期后就過期銷毀了,又或者只有一個特定的組群可以打開一個特定的文件。而且因為文件總是在服務器上,所以在必要的時候你也可以隨時撤銷這些保護的權利。”這是我當時寫下的內容。
而今天,一家叫做Veradocs的初創企業想要提供同樣的保護服務,但是他們并沒有使用防火墻內的服務,他們用云儲存技術使得整套保護措施變得簡單而實用。其實就是回收利用了信息產權管理的舊概念,然后應用到新的科技上。
給我送吃的來——這并不是第一次
以前是笑柄,今天可能就成名。WebVan常常被大家嘲笑為90年代互聯網泡沫的產物。一個給你快遞雜物的公司?用這項服務的人也太頹廢了吧!
Peter Relan 2013年在TechCrunch上這么寫道:
“互聯網泡沫中產生的過?,F象直接導致了2000年的科技市場崩塌,而Webvan就是這批產物中的代表作。全國的商學院都在研究Webvan,因為它過于充滿野心地想擁有硅谷至今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募股,這也是在公司擴大規模的時候要極力避免的一個行為。”Relan這么寫道。
但是放到現在,僅僅幾年之后,Instacart在估值十億的融資輪中籌集到了好幾億美金。而最嚇人的是,這個公司是在2012年建立的,也就是說才區區三年。算一算的話這意味著Instacart從建立開始平均每天增值200萬美金??梢哉f,今天的手機更智能、寬帶更好、云服務更便宜,所以科技已經準備好迎接這樣的服務產品。而在90年代,你還得拿起電話或是在網上才能訂購(網購在當時都很少見)。
短消息平臺的又一次開發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Facebook消息(Facebook messaging)平臺。有些人可能認為這個平臺的成功得歸功于Facebook的創新思維,但事實上可不是這樣的喲。這只不過是2000年早期很多公司想要開發的即時信息平臺的一個變形而已。
在當時,每去一個科技會談你都會碰到幾個做即時通訊的公司,想要努力說服在座的各位即時通訊是企業運轉的核心。你必須得在你即時通訊平臺的基礎上建立企業的基礎建設。他們說的這些當然沒有發生,但當時的確有很多比如FaceTime Communications等等的公司對這項事業極其投入,雖然之后公司改名為Actiance并且從做即時通訊轉行到檔案、管理以及合規服務。
我在EContent雜志上在2003年就發表了一篇叫做《一切都和接受信息有關——企業即時傳訊成為主流》的文章。
“除了面對面交流之外,即時傳訊系統利用了所謂的‘存在感知’,也就是能夠查看有誰在線并且可以聯系到誰的功能。你可以延伸這個概念,不僅僅使用者能看到誰在線上,那些應用程序自身也可以。IBM Lotus軟件即時通訊部門的產品供應經理Jeremy Dies告訴我們,IBM正在從簡單的通訊技術轉移到可以利用存在感知的更復雜的用途上。”我當時寫下了這段話。
而現在,Facebook想要在Messenger應用之上再建立一個消費者平臺,這其實和2000年早期的那些嘗試如出一轍。這使產品變得更由消費者們引導(雖然Zendesk公司就通過Messenger讓商家直接和消費者交流),但根本上它還是和前輩們一樣,想要在基本交流平臺的基礎之上建立更復雜的應用。
計算機效率的轉移
科技潮流興衰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例子是和計算機效率有關系的。在個人計算機之前,計算機效率總是和大型、不方便移動的器械聯系在一起。而在個人計算機進入千家萬戶之后,這種中央化的計算機能力就被大量分割了。
接著,互聯網的產生還讓利用別處計算機效能成為了現實。云存儲的崛起標志著計算機處理能力的集中化。與此同時智能手機讓強大的計算機也可以被裝到口袋里,并且地球上越來越多的人都可以買得起手機了。
但是這背后的諷刺意味不止步于此:同樣是這些智能手機,有了更快的處理器、更快的互聯網、更大的規模之后,還是需要依靠著數據中心才能運行——智能手機上的APP通常需要依靠手機裝置外的計算機能力。所以即使我們現在有了云儲存或是多了智能手機,但是其實我們看到的、享受到的也只不過是計算機能力位置的變更轉移而已。
利用已有的創意可行嗎
一個主意即使不是原創的也不代表它一定會失敗。當那些先鋒公司做出最早的嘗試之時,世界可能還沒有準備好,而現在已經今非昔比了。比如說說到視頻流,雖然我們也不知道跟2007年的相比現在的這些公司如何才能賺到錢,但是當今的科技和基礎設施的確更成熟也更能為這樣的服務提供工具。
過去的10到15年中科技產業產生了大革新。我們擁有好比口袋里的電腦似的真正智能的手機。雖然2008年的云存儲設備還剛面世,但是現在的技術已經發展得很完善了。接著我們擁有3G、4G還有LTE(準4G無線標準)等更快速的寬帶連接,使得許多原本不太可行的概念成為可能,并且激發了許多我們想都不敢想的商業契機。
我們更不能忘記蓬勃發展的APP生態系統以及各種社交平臺,他們是如今科技的一大驅動者。這些APP提供了便利的操作,加上我們的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并且任何時候都可以連上云儲存,這樣一來人們便能夠輕松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或是與朋友社交了。像是上個月,Meerkat就在Twitter和Facebook等各大社交網站上引起了一股潮流,而這些社交網站在視頻流這個概念開始發展的時候也都才剛剛起步呢。
所有的這些科技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背后的概念并不新穎,通常在初次嘗試之時都失敗了,因為當時的世界還沒有為這種革新做好準備,科技的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不斷地看到這些舊的概念翻新后再利用,因為在科技的世界里,舊的東西放到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里可能就會有新花樣。